DJI Osmo Pocket 系列作為市場上最受歡迎的雲台相機之一,憑藉其出色的穩定性和便攜性深受 Vlogger 和內容創作者喜愛。2023 年發布的 DJI Osmo Pocket 3 帶來了革命性升級,配備 1 英寸大感光元件和可旋轉觸控螢幕,大幅提升了拍攝品質。
如今距離 Pocket 3 推出已超過一年,關於 「Osmo Pocket 4 何時上市?」 的討論愈發熱烈。下一代 Osmo Pocket 4 是否會再度顛覆 Vlog 錄製體驗?售價又會落在哪個區間?哪些產品創新值得期待?本文將根據 DJI 過往的產品發售節奏、價格策略與行銷趨勢,搶先預測 DJI Osmo Pocket 4 的可能發布時間、預估售價,以及最受矚目的功能升級亮點。

DJI Osmo Pocket 4 發布日期預測 : 最快 2026 年春季發布
DJI Osmo Pocket 4 上市時間
截至 2025 年 10 月,儘管DJI 官方尚未公布 Osmo Pocket 4 的任何消息,已經陸續有 Osmo Pocket 4 諜照公開,也可以從 DJI 歷代產品的發布規律中找到線索。
| 型號 | 發售日 | 發布間隔 |
|---|---|---|
| DJI Osmo Pocket | 2018年12月15日 | 首代產品 |
| DJI Osmo Pocket 2 | 2020年10月31日 | 約1年10個月 |
| DJI Osmo Pocket 2 日落白 | 2021年7月8日 | 限定版 |
| DJI Osmo Pocket 3 | 2023年10月25日 | 約3年(自Pocket 2) |
從上表可以看出,Osmo Pocket 系列的更新週期為 2-3 年。考慮到 Pocket 3 於 2023 年 10 月發布,加上其配備的 1 吋感光元件、D-Log M 專業拍攝模式等高階功能已相當成熟,預計 DJI Osmo Pocket 4 最快將在 2025 年 12 月發布。除了標準版,還會推出 Pro 版在稍晚時間發售。
技術成熟度: Pocket 3 已經是一款完成度很高的產品,需要時間研發更具突破性的新功能
市場週期: 給予 Pocket 3 足夠的市場生命週期 (2年~3年)
競爭壓力: 隨著 Insta360 及 GoPro 推出 Vlog 相機,需要回應市場需求
DJI Osmo Pocket 4 價格預測 : 單機版預計突破 HKD $4,000 HKD / TWD $18,500
隨著每一代產品功能的升級,Osmo Pocket 系列的價格也穩步上漲。
| 型號 | 發售價格 | 要點 |
|---|---|---|
| DJI Osmo Pocket | HKD$2,699 TWD$11,200 | 首代雲台相機 |
| DJI Osmo Pocket 2 | HKD$2,149 TWD$9,670 | 標準套裝 |
| DJI Osmo Pocket 2 Vlog 套裝 | HKD$2,999 TWD$13,495 | 含外接麥克風、廣角鏡頭 |
| DJI Osmo Pocket 2 日落白限定 | HKD$2,899 TWD$13,045 | 限定配色 |
| DJI Osmo Pocket 3 | HKD$3,799 TWD$17,900 | 標準套裝,升級到 1 吋感光元件 |
| DJI Osmo Pocket 3 Vlog 套装 | HKD$5,638 TWD$25,780 | 含 DJI Mic 2 等配件 |

DJI Osmo Pocket 4 價格預測
基於以上趨勢,我個人預測 ⬇️ ,DJI 維持其作為「輕巧 Vlog 相機」的市場定位,標準套裝的價格應該會控制在 HKD $4,000 HKD / TWD $18,500 以內,從而保持性價比優勢。
標準套裝: HKD$4,000 HKD / TWD$18,500
Vlog 套裝: HKD$6,000 HKD / TWD$27,750
如果 Pocket 4 加入以下進階功能,則價格可能會更高:
1. 支援 ProRes 或 ProRes RAW 錄製
2. HDR 錄製
3. 雙鏡頭/多鏡頭系統
4. 可更換電池設計
5. 新增自定義按鍵 + 變焦按鍵
DJI Osmo Pocket 4 規格預測 : 六大升級方向
DJI Osmo Pocket 3 以出色的防抖效果和便攜性被譽為新一代 Vlog 神機。它也存在一些缺點,Osmo Pocket 4 的上市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改進。主要包括畫質、使用感、續航。
Osmo Pocket 3 缺點
畫質
- 拍照模式下分辨率較低,細節表現不如專業相機或iPhone
- 等效焦距20mm,缺乏長焦或類似運動相機的超廣角選項
使用感
- 2吋屏幕在強光下顯示不清,按鈕偏小
- 自拍時需要伸長手臂,長時間導致手臂疲勞,沒有類似運動相機的自拍棒
- 機身和穩定器部分較為「脆皮」,碰撞或跌落易損壞
- 不防水,不適合在雨天或潮濕環境使用
- 開機延遲:旋轉開機後的前幾秒可能會出現卡頓,無法立即拍攝,抓拍突發場景時可能錯失瞬間
- 導出速度慢:使用DJI Mimo 導出影片時會遇到閃退,並且需保持開機連接,耗時耗電
- 影片自帶的「美顏」功能無法完全關閉
續航與散熱
- 續航較短:連續 4K 錄製約可以錄1.5至 2小時,對比運動相機續航時間較短,長時間錄製要搭配行動電源
- 發熱問題:長時間使用或導出視頻時,機身會發熱
Osmo Pocket 4 升級點
Pocket 3 最大的進步在於升級到 1 吋感光元件、可旋轉螢幕和 D-Log M 專業色彩模式。那麼,下一代 Pocket 4 會有哪些突破性升級呢? 以下是我個人最期待的五大改進方向:

- 更大的感光元件尺寸
希望 Pocket 4 能夠繼續搭載 1 吋的感光元件,或搭載大於 1 吋的感光元件,繼續優化畫質
- 使用感
新增自定義按鍵,高度增加,厚度和寬度減小,便於手持,比 Pocket 3 更輕。
- 導入雙鏡頭系統(類似iPhone 17),支援廣角/長焦切換
配備類似 iPhone 17 的複合鏡頭,相容廣角和遠攝鏡頭,提高靜態影像和變焦靈活性。
- 全面支援 ProRes/HDR 錄製
目前僅支援 Log 拍攝(D-Log M),未來可能會為影片創作者添加 ProRes 和更高碼率的 HDR 錄製。
- 強化 OsmoAudio 音訊生態系統
除了與 DJI Mic 2 相容之外,希望它具有雙通道錄音和支援新音訊配件。
- 可更換電池設計
Pocket 系列之前的型號都有內建電池,無法更換,希望 Pocket 4 能有可更換電池。
- 穩定追蹤
強化 ActiveTrack 智能追蹤,支援更多自動拍攝模式。

在使用 Pocket 3 的過程中,我發現一個小小的限制:當相機配對 DJI Mic 時,無法同時在手機上進行即時預覽;反之,若開啟手機預覽功能,則無法連接 DJI Mic。如果未來能支援同時使用無線麥克風與手機預覽,將大幅提升拍攝的便利性與靈活度。
DJI Osmo Pocket 4 外觀設計預測
尺寸可能增加的原因
如果 DJI 為 Pocket 4 配備雙鏡頭,雲台的頭部尺寸勢必增大,整體高度可能相較于 Pocket 3 略微增加。然而,考慮到 Pocket 系列的核心價值是便攜性,我預計相機尺寸和重量增幅不會太顯著,應該依然可以單手握持並輕鬆放入口袋中。

可能的外觀變化
✅ 更大的觸控螢幕 (2.5-3 英寸)
✅ 磁吸式配件接口
✅ 改進的散熱設計 (支援長時間 4K/8K 錄製)
✅ 新增實體快捷鍵 (自定義Q鍵)
對於 Pocket 2 或更早版本的用戶來說,這是一個值得的替代選擇
如果您使用的是 Pocket 2 或更早的機型,Pocket 4 可能會非常誘人。尤其值得關注:

✅ 捕捉更高品質的影像 (感光元件尺寸)
✅ 更好適應夜拍和背光環境 (可能支援 HDR 和 ProRes)
✅ 錄音品質 (擴展對 Osmo Audio 生態系統的支援)
該買 Pocket 3 還是等 Pocket 4?
如果是以下情況, Pocket 3 依然值得考慮。
✅ 需要立即開始創作內容
✅ 對目前 Pocket 3 的各類功能已感到滿意
✅ 預算有限
✅ 從未使用過雲台相機的新手
Pocket 3 已經是一款完成度極高的產品,1 英寸感光元件、D-Log M 和旋轉螢幕足以滿足大多數創作需求。

Pocket 3 用戶要不要升級?
如果你已經擁有 Pocket 3,是否升級,取決於 Pocket 4 是否實現以下功能
✅ 雙鏡頭系統
✅ ProRes 或 RAW 錄製
✅ 可更換電池
✅ 運行時間提升
✅ 畫質提升
✅ 夜拍能力明顯提升
如果這些功能都實現,那麼升級將是值得的;但如果只是小幅提升,個人感覺 Pocket 3 依然可以再戰兩年。
總結 : DJI Osmo Pocket 4 值得期待的理由
本文對 DJI Osmo Pocket 4 的發佈日期、價格、規格以及市場趨勢進行了總結。目前 DJI 官方尚未公佈具體信息,但根據以往機型的變化趨勢及近期市場動向,預計會出現以下變化。
- 繼續使用1吋感光元件
- 可能導入雙鏡頭系統,支援焦段切換
- 除了 D-Log M 之外,還支援 HDR 和 ProRes 錄製
- 與 Osmo 音頻生態系統更深入集成
- 可更換電池設計
- 自定義按鍵
如果這些功能得以實現,Pocket 4 將進一步鞏固其「最強便攜 Vlog 相機」的地位,成為專業創作者和 Vlogger 的首選工具。如果你迫不及待,可以考慮入手 DJI Osmo Pocket 3,這款產品完成度極高,完全能夠滿足專業創作需求。
如果選擇等待,請關注 DJI 官網最新資訊
本文內容基於歷史數據和市場趨勢的個人分析預測,實際產品規格與發布時間以 DJI 官方公告為準。